1. <menuitem id="111fm"><acronym id="111fm"></acronym></menuitem>

        <menuitem id="111fm"></menuitem><tr id="111fm"></tr>
        <code id="111fm"></code>
        <output id="111fm"></output>
        <tr id="111fm"><small id="111fm"></small></tr>
        娃酷网 |[切换城市][登录][注册]
        搜索风云榜 | 免费发布信息 | 会员签到免费发布信息网址大全

        数据分析师PK运营,不再被追着要数

        2023-1-12 15:54:50 浏览:3次
        数据分析师最怕的,那必须是无穷无尽的取数需求,这一次,面对这个需求场景,我们从被动变成主动,做到了用数据分析助力运营,直接上干货,开整!

        问题场景:某电商公司,近期通过数据发现有大量用户出现添加商品至购物车但不付款(简称:加购未购)的情况,运营已针对此情况开展工作,但领导们不满意,要求数据分析组通过用户画像模型进行加购未购客群分析,提升付款比例。假设你是该公司的数据分析师,问……

        问题1:你是数据分析师,你第一件事做什么?

        看过去3个月加购未购的数据走势

        建立用户画像模型

        进行加购未购客群分析

        进行付款率分析

        和运营聊聊他们在干啥

        先思考这道问题。如果这个题目想不明白,那思考下个题目

        问题2:在本场景里,领导的需求是什么?

        需要用户画像模型

        需要客群分析报告

        需要提升付款比例

        需要改善运营工作

        先思考这道问题。如果这个题目想不明白,那思考下个题目

        问题3:你在网站买东西,以下哪个最能让你下决心付款

        网站服务器里多了一段代码

        网站工作人员写的ppt

        你看到了新上市的爆款iphone

        你看到了新上市的爆款iphone且比其他地方都便宜

        你看到了新上市的爆款iphone且比其他地方便宜500多块钱

        思考一分钟,揭晓答案哦

        一、运营优化项目,从这里做起

        数据分析之所以做了没屁用,80是脱离实际,闭门造车的结果。脱离实际,闭门造车的根源,在于做数据的人太沉迷于数据本身,忘了真正要干啥。比如本案例场景,如果扒皮抽筋的问上边三个问题,傻子都会看明白:

        1、用户只会为了一个具体价格的具体商品买单,不会为ppt、代码买单。

        2、领导需要的是改善运营工作,运营工作对应的是文案、活动、页面、价格。

        3、改善运营工作,得先整明白人家在做什么,到底有多少空间可以改善。

        4、至于算法、模型、报告、公式、甚至数字,都是寻找改善方法的一种手段。

        所以第一时间,得去找运营谈这些:

        1、目前针对该客群有哪些措施

        2、各项措施上线时间点

        3、领导具体不满意表现

        注意,第一步要了解的是具体动作,至于这个动作的好坏,可以听运营解释,但是更多的要自己去分析。结合数据趋势,发现潜在机会点和问题点(如下图)

        这里沟通的技巧也很重要。注意,在本场景里,领导们的不满已经是挂在脸上的,这时候在运营面前,要坚决表现出:“我是和你们一起想办法,我们一起把这个差交了”。这样才能争取到更多支持。如果摆出一副:“我牛逼,你们都是傻逼”的态度,那就等着被人各种掣肘,最后落魄收场吧 。

        二、第二个关键问题

        问题4:经了解,发现运营目前的做法是,按加入购物车的金额的10派券,比如100元商品派10元,200元派20元,无差别派券。了解到这个以后,你会做……

        建立用户画像模型

        撰写客群分析报告

        分析付款比例曲线

        拆分商品转化情况

        先思考这道问题。如果这个题目想不明白,那思考下个题目

        问题5:你会如何证明,你对加购未购问题产生了积极作用

        汇报用户画像模型

        汇报客群分析报告

        汇报付款比例曲线

        汇报运营效果变化

        先思考这道问题。如果这个题目想不明白,那思考下个题目

        问题6:以下哪种情况,能证明新策略产生了效果(如下图)

        思考一分钟,揭晓答案哦

        三、破局,从这里开始

        人的普遍心理就是:等得越久,期望值越高。特别在已经开始着急的时候,就更希望能快速见到效果。

        所以在本场景里,用户画像也好,模型也好,报告也好,都对,但是首要考虑的是:多长时间见效。见效越快越好。

        同时,见效的方法越简单越好。因为越复杂的方法,能参与进来的人越少,意味着自己背的锅越大。

        比如上一个“超精准购买模型”,除了做数据的谁都看不懂。那最后如果效果不好,势必只有做数据的自己背锅。这又牵扯到:“写多少行代码能让顾客消费”的问题。总之,不要指望代码,要和运营并肩作战,优先丢优惠券。

        可能很多同学听了:见效又快又好,就觉得难办。注意,这里“见效”也是有好几种效果的。用最简单的投入产出比概念,减少投入,增加产出,提高比率,都算有效。所以,从一开始就不要把目标定为彻底解决问题,而是不断优化效果。这样既容易交差,又能持续见成绩。

        这样梳理后,思路就清晰多了:目前的全面派券是很粗暴的做法,不同商品的利润率不一样,这么简单粗暴打折,很有可能严重压缩毛利,甚至出现负毛利产品。同时,有些商品临近保质期,可以释放更多利润出来清货,有些商品本身利润很高,有空间再释放出来。这样梳理完,第一阶段的行动就很清晰了(如下图)

        四、迭代,持续优化效果

        问题7:以下两个选择,先做哪一个?

        减少成本

        增加产出

        注意,本场景,是领导已经不满意了,都找到外部门了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上来就说:“我们还要追加XXX万投入”,要么本直接喷回来,要么领导们期望值会被吊得更高,以为追加以后效果无敌好。

        这两种情况都是在给自己挖坑!所以最好先从砍成本的角度入手,先砍掉一个明显负产出的补贴,释放营销费用;之后再做一些临期产品、清库存产品;之后再拿释放出来的费用贴高利润产品,把加购转化率拉高。

        之后还可以持续迭代,比如高利润产品的转化率已经提高的前提下,可以做价格弹性测试,适当减少补贴,再释放一波营销费用;单品做的差不多了,可以拿释放出的利润做满减、或者交叉销售。

        这些还都是单纯的在价格上做文章,数据计算难度小,又容易见效。毕竟给的是真金白银的优惠券。

        这样折腾下来,不但能见效,而且能拖很长时间。每个月试点,迭代四五次,至少也能拖个半年。这半年宝贵的时间,可以拿来为“人工智能算法推荐”“大数据用户画像洞察”做数据积累,也能争取到充足的时间训练模型。

        在价格玩的差不多的时候,就能自然续上,效果持续优化,人人开心。比一开始憋大招,憋半年然后屁用,没有灰溜溜的走人,要强的多(如下图)。

        有的同学会问:这个场景里,是运营先做了全面补贴,之后再优化,所有有砍负成本的空间。如果运营只是试点了一个小群体,结果没做成,需要优化,又该怎么做呢?这是个好问题,特别在小范围MVP测试的时候,样本本来就少,有需要分析各种情况,咋办?

        如何开始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https://www.wokahui.cn/jishuqianyan/779.html
        © 2007 - 2022 版权所有 娃酷网 粤ICP备19125541号-1
        永久天堂网av一区二区三区

        1. <menuitem id="111fm"><acronym id="111fm"></acronym></menuitem>

              <menuitem id="111fm"></menuitem><tr id="111fm"></tr>
              <code id="111fm"></code>
              <output id="111fm"></output>
              <tr id="111fm"><small id="111fm"></small></tr>